繁體簡體

古人用詩畫溫暖寒冬報春來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文化 > 華夏黃歷 > 文史知識      2018-01-26 10:24:50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是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句。而在咱們中國,華夏民族早已把這種浪漫主義,融入了 日常。漫漫冬日,九九消寒,“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fēng)”,在一日一筆中,冬漸短,春來到。

  在中國傳統(tǒng)24節(jié)氣中,冬天從立冬開始。立冬一過,萬物凋零。當(dāng)此時,“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雖然冬夜漫長,苦寒無邊,但我們的老祖宗卻自有一藏二養(yǎng)三生發(fā)的生存方式和人生哲理;在文人騷客的筆下,枯嶺飛雪,寒江野渡,笠翁獨釣,一梅幽香,更是詩情畫意的不竭靈感。

  立冬日,燒炭沐香湯,萬物收藏

  我國古時民間習(xí)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孝經(jīng)緯》 曰:“斗指乾,為立冬,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時在霜降后15天,陽氣潛藏,陰氣盛極。北方大地封凍,萬物蟄伏;南方荷枯菊荒,顆粒歸倉。

  上古時代,立冬與立春一樣重要,意味著一年忙碌的收尾。周代就已有了祭冬的禮制?!秴问洗呵锿?孟冬》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熳幽她S。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边@一日,皇帝要著黑色衣騎鐵色馬,率文武百官浩浩蕩蕩赴北郊迎冬,祭祀冬神?!渡胶=?jīng)》上說,冬神名叫禺強,字玄冥,住在北海的一個島上,人面鳥身,耳上掛著兩條青蛇,腳踩兩條會飛的紅蛇。司馬遷《史記》上記載,漢朝時祭祀冬神的場面之宏大,要有70個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陰,蟄蟲蓋臧。草木零落,抵冬降霜。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兆民反本,抱素懷樸。條理信義,望禮五岳。籍?dāng)恐畷r,掩收嘉?Y。”禮畢,天子要賞賜為社稷而捐軀者的子孫,還要撫恤孤寡。

  在農(nóng)耕文化中,立冬伊始,忙忙碌碌的一年辛苦便轉(zhuǎn)入了養(yǎng)精蓄銳、補給修整的時期。民間立冬,則設(shè)爐燒炭,宰羊祭祖,采花草煎香湯,縫冬衣修農(nóng)具……民諺有云:“立冬補冬,補嘴空”,說的就是立冬這一天,殺雞宰羊,喝羊湯吃餃子,此風(fēng)俗綿延至今。

  從立冬這天開始,家家戶戶開始燒炭暖冬?!肚G楚歲時記》載:“廬山白鹿洞,游士輻湊,每冬寒醵金市烏薪為御寒之備,號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為暖爐會?!?/P>

  爐中烤著肉,爐邊溫著酒,李白揮筆寫下《立冬》: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白居易與好友劉禹銅寒夜圍爐,對酒話衷腸,也寫下了《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瑞雪兆豐年,瑞雪生詩畫

  立冬過后15日,節(jié)氣進入小雪、大雪。農(nóng)諺云,瑞雪兆豐年,而在文人墨客那里,瑞雪好作畫,瑞雪詩言志,瑞雪煮清茗,瑞雪見紅梅……

  唐代劉長卿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由遠及近,有聲有色: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柳宗元寫《江雪》,天人合一,意境曠遠: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人孟浩然喜歡于風(fēng)雪中在長安城外騎著毛驢尋找寫詩的靈感,以至于多少年后,蘇東坡寫下:“又不見雪中騎驢孟浩然,皺眉吟詩肩聳山”。而陸龜蒙則喜歡在雪后賞景品茶,留有“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的佳句。到宋代,雪中煮茶成為文人雅事,陸游有詩《雪后煎茶》:

  雪夜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自烹煎,一毫無復(fù)關(guān)心事,不枉人間住百年。到清代,《冷廬雜識》中記載乾隆皇帝“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實、梅英、佛手烹茶,謂之三清。嘗于重華宮集廷臣及內(nèi)庭翰林等,聯(lián)句賦三清茶詩?!崩顫O留有《煮雪》詩,堪稱雪中烹茶的教科書:

  鵝毛小帚掠干泉,撮入銀鐺夾凍煎。天性自寒難得熱,本來無染莫教煎。比初雖減三分白,過后應(yīng)輸一味鮮。更喜輕煙浮竹杪,鶴飛不避似相憐。《紅樓夢》中的妙玉,更是將煮雪烹茶做到了“茶香高山云霧質(zhì),水甜幽泉霜雪魂”的境界:住蟠香寺里,收梅花上雪,裝鬼臉青的花甕,埋在地下五年,還須有黛玉這般清雅妙人,方可開封取雪,煮茶同飲。此情此景,直追明代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文人訪雪,畫家喜雪―――踏雪尋梅、寒江獨釣、雪溪煮茶、雪堂訪客等等,是從古至今畫家最愛的意境。從唐代王維首創(chuàng)水墨雪景山水畫,或白雪皚皚、孤高悠遠,或亂雪漫天、肅殺悲涼,歷代畫家在尺幅之間,借雪意茫茫寒欲逼的山水雪景,抒心緒、問世道、立風(fēng)骨、揚志趣,留下了無數(shù)傳世杰作。

  來看看南宋“馬夏”―――馬遠、夏圭筆下的雪景。

  馬遠有《曉雪山行圖》,但見大雪冰封的山間道上,一山民兩毛驢,頂風(fēng)徐行。山民衣單身寒,弓腰縮頸;毛驢背馱竹筐,筐里有炭。此情此景,正如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夏圭有《雪堂客話圖》,則是另一番江南雪景。但見山林寒凝,屋頂薄雪,江邊老樹對峙,水榭軒窗洞開,遙見二人于室內(nèi)對坐,不知是捉棋對詩,還是煮茶論道? 江面上一葉扁舟,船尾有漁翁正握漿施力,可是柳宗元筆下獨釣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

  冬至陽生春又來,簫落數(shù)枝梅

  冬至,是24節(jié)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早在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自這天起,白晝漸長,陽氣回升,故又名“一陽生”。殷周時期,規(guī)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jié)相當(dāng)于春節(jié)。雖然后來漢武帝實施夏歷,但民間依然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又名“亞歲”,意思是僅次于過年,是開啟四時流轉(zhuǎn)的一個新輪回。

  先秦以冬至為歲首,君王每逢冬至便不再過問國政,官府要在冬至日舉行“賀冬”儀式,《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祈福消災(zāi)。漢朝時稱“冬至”為“日至”,全國放假“拜冬”,互賀新年?!逗鬂h書禮儀》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背⒎偶?,軍隊休息,邊塞關(guān)閉,商旅停業(yè)。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連續(xù)五天,以示慶賀。民間在這一天也要祭祀祖先、叩拜長輩,親朋之間互送美食,女子向公婆敬獻襪履,寓意“陽生于下,日永于天,長履景福,至于億年。”

  古人相信“氣始于冬至”,認(rèn)為從冬至日開始,宇宙間天地陰陽氣交相合,可以促進人體陽氣的萌生,同時人體消耗相對減少,此時進補養(yǎng)生可發(fā)揮最大的藥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長的時間。這冬令進補的習(xí)俗,傳承至今。

  冬至日開始,進入數(shù)九寒天。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有消寒會的記載,無非是從冬至起,每逢九日,各種宴飲聚會。文人們的消寒會又稱歌酒會,其與會人數(shù)必取“明九”與“暗九”(如9、18、27等)之?dāng)?shù),文人們挨個輪著做東,坐爐旁吟詩作畫,其詩詞字畫亦必應(yīng)“九”之典,飲酒時,亦必以“九”或與“九”相關(guān)之事物為酒令。最后則以九盤九碗或“花九件”的便席為餐,以為娛樂。

  清朝方浚頤《夢園叢說》則描述了王宮貴族的消寒會盛景:“……每當(dāng)氈簾?@地,獸炭熾爐,暖室如春,濃香四溢,招三五良朋,作‘消寒會’。煮衛(wèi)河銀魚,燒膳房鹿尾,佐以涌金樓之佳釀,南烹北炙,雜然前陳,戰(zhàn)拇飛花,觥籌交錯,致足樂也?!?/P>

  冬至這個特定的節(jié)氣和自然變化,也是文人墨客們感嘆時光與人生的好題材。杜甫有詩說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g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東坡愛腳婆,李漁做暖椅

  冬至后,進入數(shù)九寒天。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九為極數(shù),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九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dāng)?shù)。梁代宗懔《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shù)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數(shù)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shù)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實際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大地回春,開犁播種。

  古代過寒冬,取暖主要靠火?;适屹F胄居有火墻暖房,穿有綿纊狐?C,不愁天寒地凍。而普通人家北方靠火塘火炕,在南方,暖手、暖被、暖腳,是民間最普遍的選擇。

  唐朝時,隨著棉花傳入中原,有了“重衾”、“綿衾”,白居易晚年在《重題》詩中寫道:“日高睡足猶慵起,小閣重衾不怕寒”,說的就是有了棉被,冬天可以安睡。

  而蘇東坡的御寒神器,叫做“暖腳銅缶”。他曾給一位叫楊君素的老人家寄去一只暖腳銅缶,并寫信告訴他使用方法:

  某去鄉(xiāng)二十一年,里中尊宿,零落殆盡,惟公龜鶴不老,松柏益茂,此大慶也。無以表意,輒送暖腳銅缶一枚。每夜熱湯注滿,密塞其口,仍以布單裹之,可以達旦不冷也。道氣想不假此,聊致區(qū)區(qū)之意而已。

  這個暖腳銅缶,宋人又戲謔地將它稱為“腳婆”、“湯婆子”。黃庭堅買了個“腳婆”過冬,特地作詩:“千金買腳婆,夜夜睡天明。”南宋詩人范成大更寫過《戲贈腳婆》詩:

  日滿東窗照被堆,宿湯猶自暖如煨。尺三汗腳君休笑,曾踏靴霜待漏來。李漁的過冬神器更是拉風(fēng),乃是他自己設(shè)計、自己動手改造,容桌椅于一體的“暖椅”。在他之前,文人冬日里讀書作畫,最好也就如明代詹景鳳在《草書千字文卷》所講:“天寒積雪,顧幾上筆硯,乃不作凍,佳客在坐,烏薪在爐,松蘿仙茗在壺?!倍顫O在《閑情偶記》里,卻對這種方法大發(fā)牢騷:一來炭爐生灰,不利紙墨,二來炭爐所暖有限,手腳胸背不能兼顧,不利著書。于是,他想出了一個妙招,桌椅下做一格活動抽屜,將燒炭暖爐置于其中,取暖著書兩不誤。后來有人循其思路,發(fā)明了銅暖硯,內(nèi)外兩層,外層盒壁四周鏤孔。內(nèi)層像個抽屜,可以拉進拉出,內(nèi)置炭火,足以保持溫度,墨汁也就不至冰凍了。

  九九消寒,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fēng)

  冬季漫長,古人講究冬嬉,用游玩取樂的方式,把嚴(yán)寒的冬天過得有情有趣有意義。

  室外冬嬉,首推賞雪玩雪。坐冰槎,拉雪橇,打冰球,這些冰上運動,宋代時已蔚然成風(fēng),清代時甚至還有皇家專門的冰嬉檢閱儀式。還有一種唯中國獨有的雅致游戲,叫做《九九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有文字版、畫圈版和繪畫版三種。最早在元代,是畫梅消寒,在紙上畫素梅一枝,花八十一朵,從冬至日起,每日染紅一朵,花涂滿則寒消。

  明代開始,這種很像越冬日歷的《九九消寒圖》 大為普及,除了畫梅之外,文字版的最受歡迎,一到冬至,家家戶戶大人把著小孩的手,一日一筆,描紅練字。這個文字版消寒圖,一般選取九個九筆字,常用的有:亭(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fēng);也有的地方選用: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把這九個字寫下來,然后再用白紙蒙上,影寫成空心字。九個字的繁體筆畫每字九筆,每天描一筆,九九八十一筆描完,正好是嚴(yán)冬過去,春暖花開之時。(陳曉黎)

來源: 文匯報

 

 

責(zé)任編輯:虞鷹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