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京”“師”“都”義考 北京何以稱“北京”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文化 > 華夏黃歷 > 文史知識      2019-07-15 15:44:11

  北京何以稱“北京”

  ――“京”“師”“都”義考

  李亞彬

  首都為一個國家最高政權(quán)機(jī)關(guān)所在地,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為什么以“京”稱之呢?

  中國歷史上,許多政權(quán)的都城都稱“京”。以“京”稱都城始于周朝建立之初。周武王滅商后,定鎬為王都(王室居住地及西周王朝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時,以“京”稱鎬,鎬亦稱“京”?!对?大雅?下武》第一章說:“三后在天,王配于京?!薄多嵐{》言:“此三后既登遐,精氣在天矣,武王又能配行其道于京,謂鎬京也?!敝祆渥⒃唬骸熬?,鎬京也?!庇纱丝磥?,周人以其先祖公劉的居住地“京”作為對王都的一般稱呼。按照東漢哲學(xué)家王充的說法,這應(yīng)該是出于“本所興昌之地,重本不忘始”的初衷,昭彰公劉的功業(yè)。

  “京”與“師”常并稱“京師”?!豆珓ⅰ返谌抡f:“京師之野,于時處處。”朱熹注曰:“京師,高丘而居眾也。董氏曰:‘所謂京師者蓋起于此,后世因以所都為京師也?!睏畈f:“京復(fù)稱京師者,周人于地名之下往往加師為稱,亦猶《召誥》稱洛,《洛誥》稱洛師?!鼻宕鷮W(xué)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說:“吳斗南曰:‘京者,地名;師者,都邑之稱,如洛邑亦稱洛師之類?!溲允且?。”據(jù)此,“京師”意為“眾人聚居的高丘”,相當(dāng)于“京邑”。

  春秋以降,京師也稱“周京”“京周”?!对?曹風(fēng)?下泉》第一章說:“愾我寤嘆,念彼周京?!敝祆渥⒃唬骸爸芫?,天子所居也?!薄断氯返诙抡f:“愾我寤嘆,念彼京周?!敝祆渥⒃唬骸熬┲?,猶周京也?!薄断氯返谌抡f:“愾我寤嘆,念彼京師?!敝祆渥⒃唬骸熬煟q京周也?!薄断氯窞榇呵飼r期作品,作此詩時,平王當(dāng)居成周,故以洛邑為“京師”。

  唐代經(jīng)學(xué)家孔穎達(dá)《毛詩正義》說:“周京與京師一也,因異章而變文耳。周京者,周室所居之京師也?!爆F(xiàn)代文獻(xiàn)學(xué)家屈萬里《詩經(jīng)詮釋》則曰:“京周,即周京,倒文以協(xié)韻耳?!?BR>
  西周時期,京、京師,指的都是鎬。到東周,京周、周京,則指洛邑。也就是說,周王在哪里居住、辦公,哪里就稱“京”。

  后世也有人認(rèn)為,鎬京亦以“都”言?!岸肌痹瓰橛邢染趶R的城邑。《說文?邑部》說:“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從邑者聲?!薄对?小雅?都人士》第一章說:“彼都人氏,狐裘黃黃?!薄多嵐{》說:“城郭之域曰都。”朱熹注曰:“都,王都也?!鼻f里《詩經(jīng)詮釋》說:“都人士,猶今言城里人也。惟此都字,疑指鎬京言?!?BR>
  總之,在周代,京、京師、周京、京周、都,均指稱“王室居住地及中央政府所在地”。后來,“京”“師”“都”這方面的含義一直延續(xù)下來。

  今之北京,西周時期稱薊。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后,封堯帝之后于薊,北京建城歷史由此開始。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亦稱薊,秦代為薊縣,是廣陽郡郡守駐地,西漢為廣陽國首府,東漢復(fù)為廣陽郡郡守駐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稱幽州,隋時為涿郡,唐代復(fù)稱幽州。

  遼時,北京稱南京(燕京)。938年,契丹獲幽云十六州后,升幽州為南京,又稱燕京,為遼的陪都(當(dāng)時的遼都在上京)。這是北京稱“京”的開始。金時,北京稱中都。1153年,金海陵王遷都燕京,定名中都。這是北京建都之始。元代,北京稱大都。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上都(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正藍(lán)旗東);1272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明代,北京先后稱北平、北京。1368年,明軍攻占大都,為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改大都為北平府;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將他做燕王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改北平為北京,并遷都于此。這是“北京”這一稱謂的開始。

  清代,北京稱京師。1644年,清軍攻入北京,定都于此,稱京師。

  辛亥革命后,北京由京師改為北京。孫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4月1日辭職,袁世凱繼任,于5日將臨時政府遷往北京。從此至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為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以北京為首都。從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時期,北京改為北平。其間,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占領(lǐng)北平,成立傀儡政權(quán)“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北平改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戰(zhàn)區(qū)孫連仲部收復(fù)北京,更名北平。

  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北平控制權(quán),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jì)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將北平更名為北京,定為首都。

  縱觀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凡稱“京”以及“都”“師”時,皆為都城或陪都。

  以地理方位言之,歷史上常有東京、西京、南京、北京之稱,分別為東部、西部、南部、北部的都城之意。如,宋初,因后周舊都開封號東京,以洛陽為陪都,號西京,1014年后以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為南京,1042年以大名府為北京,這就是北宋“四京”。幽州遼時升為南京,以其位于上京之南。是時,上京和南京之間還有中京,亦以方位名之。

  今之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其現(xiàn)名始于明初,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將應(yīng)天府改為南京,二京一北一南;清代,南京稱江寧;其間,太平天國定都于此,改為天京;辛亥革命后改為南京,為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期間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國民政府亦以南京為首都,其間,1939年遷往陪都重慶,1946年還都南京。

  中國如此,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朝鮮也有相同的情況。如日本的京都,桓武天皇794年遷都于此,稱“平安京”。1868年,江戶幕府倒臺,天皇由京都遷往東北部的江戶,改名東京,至今一直為日本首都。朝鮮首都平壤歷史上曾稱“西京”,918年,高麗朝建立,定都松岳(今朝鮮開城),稱開京;926年以西北的平壤為“西京”,與開京相對應(yīng)。

  綜上所述,無論歷史上還是現(xiàn)在,無論中國還是日本、朝鮮,名稱中帶有“京”以及“都”“師”的城市,往往與都城有關(guān),或作過都城,或作過陪都。

  (作者為光明日報總編室副主任、高級編輯)

來源:北京日報

 

責(zé)任編輯:王江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