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每周10萬只口罩送美彰顯臺灣防疫政治化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臺灣 > 聚焦臺灣      2020-03-20 00:00:00

  民進黨當局近日宣布未來每周將向美提供10萬只口罩。消息一出,在島內(nèi)引發(fā)軒然大波,激起強烈負面觀感。畢竟禁止口罩出口禁令言猶在耳,1月下旬新冠肺炎爆發(fā),23日武漢被迫“封城”,臺相關方面隨即發(fā)布公告,宣布1月24日至2月23日,紡織材料制口罩,過濾效果94%及以上者(即N95口罩)及其他紡織材料制口罩管制出口。限期未到,臺相關部門又于2月13日宣布將禁令延長至4月底。矛頭所指無疑主要是針對中國大陸,甚至島內(nèi)民眾快遞給大陸親友的口罩也被全面攔下,力道之大令人咋舌,十分冷血??扇缃?,禁令沒有解除,民進黨當局卻決定未來每周向美提供10萬只口罩,不禁令人唏噓、感嘆,民進黨當局對待美國主子無疑是勝似親爹、親媽,而對待大陸的仇視比敵人還狠、還深,這完全不是政策的朝令夕改,而是其“親美仇中”的使然,是之防疫政治化的典型表現(xiàn)。

  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WTO)為首的各大國際機構無不呼吁各國、各地區(qū)摒棄政治偏見,合作應對疫情,以專業(yè)負責的態(tài)度面對未知的挑戰(zhàn)。然而,民進黨當局卻聽不進去絲毫,一直是我行我素,意識形態(tài)掛帥,將防疫政治化。在口罩問題上區(qū)別對待美國與大陸,一送一禁,只是其“政治防疫”的冰山一角,其防疫政治化的表現(xiàn)不勝枚舉。

  先前,中國大陸爆發(fā)新冠肺炎疫情,民進黨當局沒有絲毫同情心,相反痛加批評、惡意指責,大肆抹黑,甚至在新冠肺炎名稱上公然違反世衛(wèi)組織疾病命名原則,置世衛(wèi)組織的命名于不顧,堅持延用帶有歧視性的“武漢肺炎”名稱,建議傳媒報道時繼續(xù)使用。其就是借此攻擊污蔑大陸,將新冠肺炎疫情與大陸緊緊捆綁在一起,將大陸形塑為“東亞病夫”,借機營造臺灣民眾對大陸的恐慌、害怕、厭惡與不滿情緒,區(qū)別兩岸,隔絕兩岸,加劇兩岸對立,使兩岸重新回到過去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tài),形成兩岸事實上的隔絕。

  民進黨當局以與臺關系的親疏遠近對待防疫,其中的“親美仇中”的成分尤濃。對于大陸及港澳嚴防死守,極其嚴格;對美歐等西方相關國家則疏于防范,唯恐損及雙方關系。大陸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之初,民進黨當局緊隨美國,有樣學樣。美宣布新冠肺炎是國家公共衛(wèi)生緊急事件,率先對大陸民眾赴美采取限制措施等;民進黨當局則將大陸列為紅色禁區(qū),禁止所有大陸、港澳民眾和經(jīng)大陸的外國人進入臺灣,被媒體評論是一種“落井下石”的做法。即便像疫情極其輕微的澳門,總共僅有10例確診病例、并全部治愈出院,且連續(xù)30余天沒有新增病例,可民進黨當局依然將之列為“避免至當?shù)厮蟹潜匾糜巍钡摹熬妗钡燃?,禁止澳門籍旅客入島,極為嚴格。個中原因當屬其大陸特別行政區(qū)的身份。

  而對待美國,則是另付嘴臉。至3月19日晨,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快速增長,已超7000例,因美對新冠肺炎的檢疫能力嚴重不足,受篩檢人數(shù)少,實際情況可能更為嚴重。美國醫(yī)院協(xié)會(AHA)根據(jù)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模式預測,如果不妥加控制,美國將會有9600萬人感染,其中48萬人可能死亡;美國國會和最高法院的主治醫(yī)師莫納翰更預測,美國將有7000萬至1.5億人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實際情況雖不好說,但形勢嚴峻應是不爭的事實??擅襁M黨當局卻遲遲未對美采取斷然措施,甚至此前美國都不在臺灣旅游疫情建議之列,唯恐傷了和氣,影響臺美關系。

  對待歐洲及其他地區(qū)也存在類似情況。先前,民進黨當局僅將歐洲疫情最為嚴重的意大利列入最高的“警告”級別,其他包括西班牙、法國、德國、冰島、瑞士、挪威、瑞典、比利時、荷蘭、丹麥、奧地利等疫情也相當嚴重,但只列為第二級的“警示”級別。確診病例多于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的英國,反而列為一般的“注意”級別。又如亞洲的韓國,疫情形勢嚴峻,雖然被臺列為“警告”等級,卻并未禁止韓國人進入臺灣。個中原因,主要是顧及到相互關系。

  民進黨當局防疫政治化,自是受到島內(nèi)有識之士的批評、唾棄,對之禁止出口口罩到大陸,卻每周送美10萬只口罩,感到強烈不滿,有的痛批當局“騙子政客”“泯滅良心”;有的頗感無語,同宗同族不幫忙,卻去幫美國,可悲,可恨!有的更感到抓狂,氣得爆粗口,大罵“可恨”,真她XX的!的確,民眾寄口罩給海外親友要法辦,自己戴口罩要排隊、要具名、要限量,還不一定買得到,現(xiàn)在卻要每周送美10萬個,難怪有人會抓狂、爆粗口。

  楊澤軍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專稿 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