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辦“星云大師捐贈北齊佛首造像回歸儀式”。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1996年,藏在河北省靈壽縣幽居寺一尊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的釋迦牟尼佛的佛首造像被盜。2014年,有信眾將一尊佛首造像捐贈給臺灣佛光山星云大師。大師為尋找佛身造像,專程派員來京,請國家文物局幫助尋找。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專家從材質、年代、體量、審美等全方位比對鑒定,發(fā)現(xiàn)該佛首造像與河北省幽居寺塔內(nèi)的釋迦牟尼像佛身造像相吻合。2014年底,雙方正式簽署捐贈協(xié)議。2015年5月,佛首和佛身在臺灣佛光山實現(xiàn)首次合璧,之后一起在佛光山的大雄寶殿供奉。至2016年2月21日,有信眾與游客114萬多人次趕來瞻仰禮拜。2016年2月26日上午,星云大師親自護送佛首到達北京首都機場,3月1日,釋迦牟尼佛的佛首和佛身造像在國家博物館同時展出,隨后永久入藏河北博物院。相關修復保護工作,也將有序展開。 【閱讀】
2016年4月30日下午,星云大師捐贈北齊佛首合璧入藏暨一筆字書法展開幕式在河北博物院舉行。經(jīng)河北省文物部門與曲陽工匠的巧手修復,流失20載的北齊佛首與佛身實現(xiàn)“身首合一”,這尊歷經(jīng)千年滄桑的大佛以完整的面貌與世人見面。 1996年,河北省靈壽縣幽居寺釋迦牟尼佛像頭部被不法分子盜割,流失境外。這尊釋迦牟尼佛像是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由宮廷工匠選用上好漢白玉材料精心打造的,代表了北齊皇家佛像雕刻的最高水準。2014年5月,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接受信眾捐贈一尊漢白玉佛首,后經(jīng)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摸排比對和鑒定,最終確定正是幽居寺被盜佛首。【閱讀】
佛像價值開啟 ■ 佛像價值 開啟北齊佛造像 新的藝術風格 ■ 兩佛首一夜失竊流失海外 上世紀90年代,河北省靈壽縣的幽居寺塔內(nèi)陳列的三尊主佛佛首被盜割后下落不明。其中,第一尊阿閦佛的佛首于1992年被盜,釋迦牟尼佛和無量壽佛的佛首在1996年2月7日被一伙犯罪分子盜割。雖然只用兩個月就破了案,但三尊佛像卻從此失去頭部,只剩下佛身。被盜割的釋迦牟尼佛像高47厘米、重達80公斤的佛首流失海外多年后,輾轉到了臺灣,由兩位信徒交給佛光山如常法師,收藏于星云大師創(chuàng)建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閱讀】 ■ 兩岸合作,促成佛像身首合璧 1998年,臺灣的一位先生在海外見到一尊佛頭,根據(jù)造型、面目、雕刻技法及頸部新茬斷痕等,推測為河北流失的北齊佛像。 2013年,這位先生參觀河北博物院,看到佛身及旁邊展出的舊時完整佛像照片,感覺佛身與15年前所見佛頭可能為一體,遂協(xié)調(diào)原收藏者將佛頭轉讓給臺灣善心人士,并由其捐贈給佛光山星云大師,請星云大師牽頭完成佛首榮歸故里的心愿。這位先生及相關團體參與過1999年山西靈石資壽寺16尊明代彩繪泥塑羅漢和2尊童子頭像、2002年山東濟南四門塔東魏石雕阿閦佛頭返還回歸的協(xié)調(diào)工作。 2014年初,臺灣高雄的佛光山,兩位佛教信徒找到了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希望將一尊北齊時期漢白玉釋迦牟尼佛首捐給佛光山,讓佛陀回到寺院;同時告訴法師,佛首輾轉來自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