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綠洲,胡楊活著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同在這片土地上,有著一個像胡楊一樣的英雄群體——沙海老兵。
在進軍和田72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軍事部某獨立營一場“沙海黨史課”在進軍和田紀念館展開。
“72年前,一支驍勇無畏的英雄勁旅橫穿荒漠,挺進和田。72年來,他們屯田沙海,把戈壁變成良田,把荒漠變成綠洲……”講解員夏天用清脆響亮的聲音,結合一件件文物,把官兵的思緒帶回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1949年12月,人民解放軍奉命緊急進軍和田,粉碎國民黨殘余勢力及民族分裂分子武裝叛亂的陰謀。為了節(jié)省時間,將士們橫穿被稱為“死亡之?!钡乃死敻缮衬?。歷時18天,他們走完了700多公里路程,書寫了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又一壯舉。
沙漠,走過去了;仗,打完了。但是,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后面。在一個玻璃展柜中,保存著當年王震將軍的手書:“十五團駐和田萬不能調。”為了和田的建設需要,老兵們聽從黨中央指示,就地轉業(yè)、鑄劍為犁、屯墾戍邊。
這群老兵中,就有夏天的外公王有義。
“1961年,我的母親王宗敏得了小兒麻痹癥。那段日子,外公太忙,沒時間帶她看病,結果落下殘疾。可媽媽從來沒有抱怨過外公……”說著說著,夏天紅了眼圈。
王宗敏高中畢業(yè)后,留在團場學校教書。幾十年來,面對多次調去條件較好地區(qū)工作的機會,她的選擇仍然是堅守在這里。
“生在這片土地,再也沒想過離開。我要像外公和媽媽一樣,把一生獻給兵團。”夏天的話字字千鈞,激蕩著官兵的心靈。
展柜旁,一幅影像解說圖吸引了官兵的目光。當兵、高考、提干……原四十七團團長王二春的兒子王亞平有7次到大城市發(fā)展的機會,都被王二春攔下。彌留之際,王二春只給兒子留下一句話:“兵團事業(yè)需要后人接續(xù),兵團精神要代代相傳。”
“老兵們在亙古的荒原上‘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幾件衣服,一把軍號,一柄‘坎土曼’,竟是一位沙海老兵的全部家當”……談及參觀感受,列兵馬文康心中五味雜陳。家庭條件優(yōu)渥的他入伍后一度覺得,“參軍到邊疆,躺著就是奉獻”。品味老兵們的事跡,他在內心深處細細思考:“當兵應該是什么樣子?軍人應該是什么樣子?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應該怎樣跑好自己的戍邊接力賽?”
當他再次抬起頭來,目光不再游離,而是那樣的堅定:“扎根沙海,建功軍營!”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巴緜?,沙海老兵為建設邊疆、鞏固邊防付出數(shù)不清的艱辛和努力,作為后來人的我們不能只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迸砰L徐超的話引發(fā)在場官兵共鳴。
一路參觀,一路感動。在老兵精神展示館榮譽墻,大家發(fā)現(xiàn),滿墻的照片只有一張是彩色的。
“300多位老兵相繼離世,楊世福成為在世的最后一位沙海老兵?!毕奶靹忧榈卣f。
大家久久凝望著老兵們的照片,仿佛要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那是怎樣的一段英雄壯舉?他們是一群什么樣的人?讓我們走進沙海,走近沙海老兵……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