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長江口二號古船“入塢” 考古發(fā)掘與文物保護工程啟動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熱點 > 文化熱點文章      2022-12-02 17:37:55

  新華社上海11月25日電(記者孫麗萍)我國迄今水下考古發(fā)現(xiàn)的體量最大的木質沉船——長江口二號古船,25日由“奮力”輪護送從長江口橫沙水域返回黃浦江畔,“安家”于擁有120余年歷史的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

  25日上午,“奮力”輪小心翼翼“懷抱”著21日凌晨出水的長江口二號古船,經楊浦大橋如期抵達船塢外位置,等待潮水“助力”。

長江口二號古船回到黃浦江畔。新華社記者方喆 攝

  長江口二號古船于2015年在開展上海水下考古重點調查時被發(fā)現(xiàn)。這艘古船殘長約38.1米、寬約9.9米,已探明有31個艙室,其中載有不少精美文物,初步判定為清同治年間商貿船。

  根據長江口二號古船“入塢”方案,長約189米、寬約36米、深達10米的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預先完成了灌水。船塢底部澆筑了一個馬鞍形基座,讓包裹長江口二號古船的弧形梁考古沉箱安放其上。

“奮力”輪載著古船進入船塢。新華社記者金立旺 攝

  25日13時30分,“奮力”輪順利“入塢”,弧形梁考古沉箱精準安放于“馬鞍座”上,宣告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遷移完成,接下來將啟動考古發(fā)掘、文物整體保護和博物館規(guī)劃建設工程。

  由于水流長期沖刷導致長江口二號船體逐漸露出海底,難以原址保護,加上長江口渾濁水域也無法實施全面系統(tǒng)的考古發(fā)掘,經多方論證確定對其進行整體打撈遷移。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啟動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工程。

  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說,長江口二號古船猶如一顆“時間膠囊”,鮮活展現(xiàn)了約150年來長江黃金水道航運的繁榮景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實證。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工作所展示的中國考古學理念、技術和方法,將成為中國水下考古的里程碑,為新時代中國考古事業(yè)發(fā)展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將成為世界水下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的優(yōu)秀案例。

現(xiàn)場噴灑水柱慶?!叭雺]”成功。新華社記者王翔 攝

  據介紹,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將搭建“考古大棚”,預計于2023年10月前建成。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也將啟動籌建。作為首批創(chuàng)建的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qū)核心區(qū)域,楊浦百年船塢將“變身”為沉船考古基地和古船博物館,考古工作者將在此逐步揭開這艘清代沉船的諸多未解之謎。


  責任編輯:虞鷹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