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城有朵“國防教育云”
——遼寧省大連市軍地攜手創(chuàng)建“云觀國防教育基地”見聞
■高 勇 高躍飛 徐俊斌
寫在前面
“打開這個H5小程序,等車的工夫就能‘暢游’家鄉(xiāng)紅色景觀,太方便了!”在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廣場地鐵站,市民閻超掃描宣傳板上的二維碼,都元和烈士陵園便以VR的形式映入眼簾。
為推動全民國防教育走深走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大連市軍地以此為指導,著眼時代發(fā)展,探索運用3D、VR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應用,創(chuàng)建“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wèi)國防的濃厚氛圍。H5小程序發(fā)布以來,已吸引近百萬人次參觀瀏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成為濱城市民熱追的一朵“云”。
大連市旅順軍港公園內展出的我軍戰(zhàn)機模型。宋 斌攝
大連市關向應紀念館里,紅軍長征搶渡金沙江的情景雕塑。宋 斌攝
資源豐富
紅色沃土“有厚度”
“我清楚地看到八路軍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解放莊河的情景,非常震撼。”日前,在遼寧省大連市“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上瞻仰打拉腰村“八路軍挺進東北登陸地”紀念碑后,莊河市市民馮洪濤感慨,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讓人印象深刻。
作為社會主義建設重要基地、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大連市紅色基因厚重、紅色資源豐富,擁有眾多舊址、遺跡和紀念設施。但一段時間以來,受分布散落、城市發(fā)展變遷等影響,部分國防教育場所缺乏“人氣”,難以發(fā)揮應有的國防教育效能。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紅色資源則是勾連歷史與現實的重要橋梁。大連市軍地決心推動全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工作提質增效、提檔升級。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創(chuàng)新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數字化發(fā)展。借此東風,大連市軍地結合此前出臺的《大連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管理保護三年工作規(guī)劃(2022—2024)》,決定在深入開展紅色資源普查和科學梳理的基礎上,借助網絡平臺及VR虛擬現實等新技術,讓國防教育場所“活起來、動起來”。
大連軍分區(qū)政治工作處主任孫福濤告訴筆者,他們攜手市國防教育辦公室,成立由軍分區(qū)和市委宣傳部牽頭,民政、文旅、國企和駐軍部隊等成員單位參與的工作小組。各單位按照管轄范圍,挖掘和梳理本系統優(yōu)質資源,形成素材庫。
“整理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年代久遠,部分場所的管理單位幾經更換,歷史資料也存在遺失不全、記錄有誤等問題。”長??h委宣傳部部長于厚廣說,他們翻閱縣志等史料,實地考察遺址遺跡,梳理完善紅色資源信息。在這個過程中,不少鮮為人知的紅色場所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
位于黃海深處的海洋島,是我國北部海上門戶。1958年,針對當時戰(zhàn)備形勢,某守備區(qū)在海洋島張家樓建立哨所,觀察警戒周邊海域的??涨闆r。當時,哨所官兵與當地僅有的8戶漁民同住一個海島,同守一片海疆,親如一家,哨所也被稱為“漁村第九戶”。今年5月,工作組查閱大量史料,反復比對影像,最終在一座漁業(yè)工廠里找到哨所舊址。
經過整理,一朵包含223處場館、陵園、史館和遺址的“國防教育云”形成了?!鞍ǜ魈巿鏊Q、位置、規(guī)模和影像的詳細信息,為制作‘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持?!笔袊澜逃k公室相關負責人李健國介紹,掌握大量數據資源后,他們按照教育意義和地域特色,對“國防教育云”中的場所進行賦分排名,遴選出關向應紀念館、復州城烈士陵園、大連海事大學校史館等13處具有代表性的場所,作為首批“云觀國防教育基地”的數據采集單位,并啟動“紅色VR”拍攝工作。
大連市關向應紀念館里,紅軍長征爬雪山時的情景雕塑。宋 斌攝
大連市第二十三中學學生用VR眼鏡體驗“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 高 勇攝
全景呈現
歷史記憶“有溫度”
提起“云觀國防教育基地”的拍攝過程,拍攝組工作人員宋斌的眼前浮現出道道紅色印記——那是拍攝史春英烈士陵園時,連續(xù)一周在山林取景,樹枝和荊棘在臉上、手上留下的劃痕。
宋斌介紹,陵園拍攝取景有兩大難點:一是陵園沒有圍墻,與周邊景物融為一體,無法形成拍攝VR全景需要的封閉空間;二是陵園位于莊河市蓉花山鎮(zhèn)雞冠山半山坡上,周邊植被茂盛,航拍較為困難。
“我們采用空間定位技術,在陵園周邊山林自行設計出長約3公里的虛擬圍欄線,同時克服山路崎嶇、荊棘遍布等困難,肩扛設備沿虛擬圍欄線拍攝。我臉上的劃痕就是那個時候留下的?!彼伪笳f。
拍攝團隊歷時兩個多月,實景拍攝展陳面積超過5.3萬平方米,大量紅色場所全景被完整記錄下來。通過航拍、4K超高清拍攝等技術,最大程度還原場景細節(jié)。
前不久,關向應紀念館完成第五次改陳布展,“紅色VR”H5小程序正式上線。點擊H5小程序進入場館,一口銹跡斑駁的行軍鍋引人注目。
關向應紀念館館長王海軍告訴筆者,長征路上,紅軍將士用行軍鍋煮過野菜、皮帶,壞了補,補了又壞。
“參觀者可以觀察到行軍鍋鍋體上的斑駁銹跡,甚至是不易察覺的坑洼和變形。”王海軍說,利用科技手段為參觀者提供720度的沉浸式體驗,是喚醒革命文物、發(fā)揮革命文物教育服務作用的重要舉措。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挖掘革命文物的歷史價值,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每一件展品,都是歷史的見證?!崩罱嬖V筆者,他們組織展品拍攝后,還整理出相關故事,制作成音頻文件添加到H5小程序中,用聲音演繹紅色經典,引導大家追尋紅色足跡,重溫紅色記憶。
據統計,“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共展示國防教育展品1.3萬余件,英模事跡近5000個?! ?/p>
大連市“老戰(zhàn)士報告團”團長李光祥結合“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講解紅色故事。宋 斌攝
大連育明高級中學學生在家中體驗電腦版“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宋 斌攝
互動體驗
國防教育“有熱度”
“你是燈塔,照耀著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著航行的方向……75年前,張筠烈士高唱著《永遠跟共產黨走》走向刑場,英勇就義?!痹趶椭莩橇沂苛陥@“紅色VR”H5小程序上,大連市第四十八中學一名學生的講解,獲得許多學生和家長點贊。
“指導學生擔任解說員,是我們推進國防教育進校園的一種新嘗試。”李健國介紹,他們與大連市第四十八中學聯合開展“‘紅色VR’講解員”活動,鼓勵學生在參觀紅色場所的同時,獨立思考,記錄感受,編寫講解詞。市國防教育辦公室遴選優(yōu)質的講解詞上傳至“紅色VR”H5小程序中,供大家瀏覽學習。
“紅色場所見證了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是精神和信仰的地標;紅色文物承載著一個個動人心魄的故事,是歷史和文化的名片……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是很有意義的事。同時,我們也在講解過程中追尋先烈足跡、感悟紅色精神,是一次寶貴的受教育機會?!备叨W生孫千善說,同學們都很喜歡這項活動,一有時間就登錄H5小程序看看,誰的講解上了榜,誰的講解更生動,大家暗自較勁。
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也讓軍分區(qū)領導意識到:作為筑牢全體公民“精神長城”的基礎性工程,國防教育在豐富實踐載體、創(chuàng)新宣傳手段等方面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為此,市國防教育辦公室和軍分區(qū)領導商定對“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進行全方位、多維度宣傳,力爭讓紅色資源最大限度火起來。
在公交、地鐵、機場等社會宣傳窗口張貼宣傳海報;在“大連云”客戶端、大連新聞等新媒體平臺發(fā)布公益廣告;開展各類線下活動……大連市軍地線上線下同時發(fā)力,推動“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走進千家萬戶。
前不久,武警四川總隊阿壩支隊的大連籍新兵旬天,收到一封電子家書。點開后,自己入伍時身著戎裝、披紅戴花與家人話別的照片躍然屏上。家書附有“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的二維碼,點擊識別,家鄉(xiāng)多個國防教育場所和紅色舊址、遺跡一覽無余,旬天在線參觀,興致盎然。
“將‘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以家書形式發(fā)送給今年下半年入伍的新兵,是希望他們從家鄉(xiāng)的紅色資源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建功軍營?!崩罱f。
隨著“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的走紅,不少過去很多大連市民都沒去過的紅色場所,如今成了“網紅打卡地”。
“黃海前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長??h大長山島鎮(zhèn),展示了外長山列島海防重鎮(zhèn)的悠久歷史,陳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軍民同守海防的寶貴史料。由于地處偏遠海島,一直受“冷遇”。自從“云觀國防教育基地”H5小程序上線后,該基地“銘記歷史”“重溫舊日”“起錨揚帆”“風光長廊”4個展廳,以及抗日戰(zhàn)爭、抗美援朝、軍民同守海防等百余個故事通過VR形式生動呈現。如今,到現地參觀的人數日益增多。
“紅色VR”拍攝組在關向應故居外取景。袁士超攝
復州城烈士陵園。袁士超攝
(制圖:扈 碩)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