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大地震周期不確定性高 臺灣學者呼吁民眾做好日常防震措施

華夏經緯網 > 臺灣 > 聚焦臺灣      2022-03-23 13:10:53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灣地區(qū)地處板塊擠壓處,地震出現頻率頻繁,今凌晨規(guī)模6.6強震加上后續(xù)數十起規(guī)模3到5不等余震,讓民眾相當擔心。島內學者表示,地震致災程度和人口密度有正向關系,相同規(guī)模的地震會為人口稠密的西半部帶來嚴重致災,由于強震出現的周期不確定性太高,具體落實平時防震工作更為實在。

臺灣地區(qū)地震測報中心表示,該起規(guī)模6.6地震為今年截至目前最強震,是菲律賓海板塊碰撞歐亞大陸板塊所致,但規(guī)模超過6的地震的區(qū)域通常位于更偏北方,這次震央位置規(guī)模超過5以上地震并不少,但6以上就相當少,預估3天內會有規(guī)模5.5以上余震出現。

臺大地質系科學系特聘教授吳逸民表示,過去平均10年就會有災害性地震,但以過去“921大地震”為例,發(fā)生前確實有一段地震相對平靜的期間,發(fā)生后雖然有許多余震發(fā)生,但之后也進入一段大地震較少的期間,這是有觀察到的現象。

吳逸民指出,西半部斷層都是靠近地表,若淺部斷層出現錯動,對我們影響更直接,同樣規(guī)模的地震就可能帶來嚴重災害,臺灣地震模型能夠評估每個斷層出現地震的機率,但因為我們沒辦法知道下一個大地震何時會來,民眾購屋時只要挑抗震力足夠的房子就必過于擔心,即使出現大地震,房子雖然會被破壞但不會倒塌,不必過于擔心。

臺灣地震科學中心執(zhí)行秘書郭陳澔表示,地震致災程度和人口密度有正向關系,東半部因為地廣人稀高樓少,出現的災害通常不會太嚴重;西半部斷層較淺,以1906年嘉義梅山斷層出現7.1大地震為例,當時造成嚴重災害,但因為以前調查方法不是那么精準,解析與尺度都會有落差,是否判斷真的有“百年一周期”還是相對困難。

至于是否我們的地震和海外地震有連動關系?郭陳澔指出,全球地震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有連動關系,當一個地方出現地震,震波傳送到其他國家或地區(qū)時,假如該區(qū)域的地質條件相對比較不穩(wěn)定,那就會產生錯動,但是否會出現大地震還是回歸到地質條件,“就像每個人耐痛程度不同,人就是地區(qū)”。

郭陳澔指出,東半部本來就是位于活躍板塊附近,地震活動本身就多,加上斷層較長規(guī)模也較大,尤其臺灣地區(qū)70%的地震都是出現在東部,因此大地震是可預期的。


責任編輯:邱夢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