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本來就應該在兩岸架一座橋

華夏經緯網 > 兩岸 > 臺胞人物      2023-06-20 11:26:05

  今年73歲的胡德夫被譽為“臺灣民歌之父”,曾參與“民歌運動”,今年3月在大陸音樂綜藝《聲生不息·寶島季》中,他與那英跨越海峽隔空合唱《橄欖樹》。17日晚在海峽論壇影視季的舞臺上,胡德夫再次唱起這首流傳四十多年的臺灣民謠金曲:“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當臺媒記者問及在兩岸目前緊張的關系下來大陸參加活動是否有壓力時,胡德夫稱自己不在乎這些,“有什么壓力?我覺得本來就應該架一座橋過去。我們本來就是同一種語言”。

胡德夫

  44年前,胡德夫見證了《橄欖樹》作曲者李泰祥如何寫出這首歌。他告訴記者,自己看了《聲生不息·寶島季》的節(jié)目,感受特別深:“不只是這個歌,大家很久沒交流、一起唱歌了。如今很多人都已不在,能再一次隔著海感受到生命真正地茁壯成長,無限的希望就在前面。”

  誕生于1977年的臺灣民謠歌曲《少年中國》,是胡德夫的代表作。歌詞中有這樣一句:“少年的中國也沒有學校,她的學校是大地的山川;少年的中國沒有老師,她的老師是大地的人民……”胡德夫介紹,當年李雙澤寫這首歌,唱的就是中國:“我們課本也講中國,我們講自己也是中國人,這些唱起來是最自然的東西。后來改編后唱起來依然澎湃,這種澎湃可以跨越時代?!?/p>

  胡德夫表示,一直有年輕人在唱臺灣民謠,就像大陸各民族的音樂一樣。談及如何用歌聲搭建起這座橋梁,胡德夫坦言,現在的“鄉(xiāng)愁”已經跟以前不一樣:“有都市鄉(xiāng)愁,也有以前的傳統(tǒng)鄉(xiāng)愁,這些都存在于我們的周圍?,F在每個人點下手機,就可以聽到全世界所有的音樂元素。但是不管科技多么發(fā)達,我們還是有自己內在獨特的東西——同樣的文化和語言,我們不必透過太多設計,可以直接用我們自己的語言來頌贊我們所看到的?!?/p>

  胡德夫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其實我唱每一首歌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這跟你當時眼前所看到的、心里所想的有關。你換了一個地方,換了一個時代,歌都在變。”

  對于當下兩岸年輕人有何寄語?胡德夫微笑地回答:“多多寫歌,多多地唱。”最后被問及是否有來大陸開演唱會計劃時,胡德夫與經紀人留下兩個字:“明年”。【環(huán)球時報赴廈門特派記者 周洋】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