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展示巴蜀藏書蔚為大觀 重慶150余套珍貴古籍亮相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信息      2023-10-07 08:41:42

  中新網重慶9月28日電 (記者 鐘旖)“丹函萃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圖書館藏古籍文獻展”28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展出。

  據介紹,為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延續(xù)中華民族的千年文脈,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與重慶圖書館依托各自館藏,攜手合作,從館藏珍貴古籍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藏書及展品150余套,并輔之以其他珍貴文物,特意推出此展。

圖為重慶150余套珍貴古籍亮相,吸引民眾駐足品讀。中新網記者周毅攝

  展覽分“古籍起源”“刻本大觀”“川渝舊籍”三個章節(jié),集中向觀眾展示巴蜀藏書的蔚為大觀。

  “與諸多古籍文獻展不同,展覽更注重講述古籍背后的故事,展現(xiàn)古籍文化的傳承及源遠流長。”策展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劉興亮表示,一部部珍貴的古籍,已成為中華文明歷史長河的深層文化密碼。“我們希望通過展覽,讓更多人一起關注古籍、保護古籍,共同傳承這一寶貴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資源,讓古籍中的文字產生新的活力?!?/p>

圖為重慶150余套珍貴古籍亮相,吸引民眾駐足品讀。中新網記者周毅攝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南宋刻本《通鑒紀事本末》、元刻本《纂圖互注荀子》等珍貴古籍吸引不少觀眾駐足品讀。

  重慶圖書館研究館員、重慶市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王志昆介紹,展覽通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絹帛、紙張等文物,以及早期使用的古墨等實物,全面展示了中國古代書籍載體和書信形式的發(fā)展變化,具有很強的視覺性。此外,展覽的古籍版本包含北宋、南宋、元明清的刻本、活字本等,一應俱全,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此外,展覽還特別展出不少巴渝地區(qū)的刻本,對于激發(fā)重慶市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圖為重慶150余套珍貴古籍亮相,吸引民眾駐足品讀。中新網記者周毅攝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將免費開放至2024年2月25日。后期,展覽還將舉辦相關普及講座,包括家庭古籍日常保護、自藏古籍鑒定常識等,助力古籍傳承。

圖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以古籍為靈感開發(fā)的文創(chuàng)產品。中新網記者鐘旖攝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文創(chuàng)部設計師劉念介紹,為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古籍文獻的魅力,該館還以展覽為靈感開發(fā)出10款文創(chuàng)產品,包括明信片、團扇、咖啡、活字模板等豐富種類。(完)



  責任編輯:虞鷹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