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楊顏慈)11月24日至25日,2023長江文化南京論壇開幕。來自全球相關領域的近400位嘉賓以“河流匯聚可持續(xù)未來”為主題,共議河流文化、生態(tài)、經濟、傳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共論大河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道。
大河滔滔而下,孕育了城市與生命,是文化遺產和集體記憶的重要載體。流轉千年的大河文化,勾勒起東西方河流文明的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如今,全球的古老河流在歷經功能轉變、河道重整、保護性開發(fā)后,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滋養(yǎng)兩岸居民,如何以更活態(tài)的方法傳承河流文化,如何以全新的姿態(tài)走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成為與會各界關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多部門地區(qū)辦事處主任夏澤翰認為,水往往是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和文化、城市是相連的,體現著文明的價值。
夏澤翰建議,要加快跨部門多邊對話,建立共同的尊重和理解,為構建一個“不讓任何人掉隊”的河流文化城市命運共同體達成全球共識。
論壇前,組委會通過廣泛函詢、討論、倡議等,征詢到與會嘉賓的最大公約數,形成了《長江文化南京宣言》。
宣言指出:我們將凝聚國際社會的磅礴力量,覆蓋政府到公眾,通過傳播、教育、交流,積極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休戚與共的大河城市命運共同體。
“有足夠的科學數據表明,今天的河流和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過去的四五十年間功能下降了,我們迫切需要恢復河流和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全球水博物館聯盟聯合創(chuàng)始人艾瑞貝托·尤里斯從博物館的視角分享了他的觀點。
據其介紹,全球水博物館聯盟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它們展示并且解釋了河流沿岸的水利用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歷史。通過這種聯系,在全世界范圍內,關于水的文明、文化將更好地被保護、傳承和弘揚下去,為子孫后代留下豐厚的自然和文化遺產。
“長江下游是水稻的發(fā)源地,是中華先民對人類作出的杰出貢獻,而良渚文化的崛起成就了史前文明的高峰?!敝腥A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追溯了長江流域文明起源與形成。
王巍認為,長江流域的文明與世界著名的水域文明可以互相借鑒,共同探討,找到“美美與共”的契合口,攜手“走向詩和遠方”。
在論壇的“大江大河文明對話”環(huán)節(jié),來自海內外的12位專家圍繞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城市濱水可持續(xù)發(fā)展、塑造未來的城市水岸等話題,分享了各自的觀察。
與會人士普遍認為,本次論壇是一次集合式的成果展現,以長江這一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聚焦河流與人類可持續(xù)未來這一國際共同關注,引領構建大河文明及流域城市對話網絡,在交流互鑒中傳播中國價值理念,落實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據了解,在開幕式之外,還有4場平行論壇于11月24日至25日展開,分別為大河文化遺產論壇、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南京區(qū)域論壇、書寫大河——世界大河文明國際傳播論壇、大河生態(tài)文明論壇。(完)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