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期待發(fā)現壯美廣西的更多美好”——2023年兩岸媒體人廣西行圓滿落幕

華夏經緯網 > 兩岸 > 兩岸專題 > 走進壯美廣西 > 活動播報      2023-09-12 14:04:00

兩岸媒體人在北海老街

臺灣媒體人來到北海老街,進行視頻創(chuàng)作。邱夢穎 攝

華夏經緯網9月11日訊:(作者 邱夢穎)9月10日,由華夏經緯網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臺辦共同主辦的2023年兩岸媒體人“走進壯美廣西·探尋向海之美”聯合采訪活動圓滿落幕。猶記得活動伊始,當問及臺灣媒體人“對廣西的印象”時,得到的回答幾乎大多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如今再提到相同的話題,答案變得十分豐富:“坭興陶”、“欽州大蠔”、“合浦珍珠”、“北部灣建設”、“天下第一灘”、“海上絲路起點”……8天的活動時間內,兩岸媒體人通過深入走訪欽州、北海和防城港,對廣西有了新的認識。

歷史悠長 文化璀璨

臺灣自媒體人蔡如瑜是第五次踏上廣西這片土地,繼南寧、桂林、柳州、崇左之后,她又在地圖上“點亮”了欽州、北海和防城港,“雖然來過很多次,但每個地方都讓我有不同的體驗”。這一次給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坭興陶、角雕、貝雕等非遺技藝,“以前只知道宜興紫砂壺,現在才知道原來欽州的坭興陶也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蓖ㄟ^參訪,了解到坭興陶的制作需要經過拉坯、塑形、雕刻等多道復雜的工序,“看見一個精美的陶具在工匠的手上誕生,這種從無到有的過程很奇特”。

喜歡民族文化的臺灣部落客博主蔡慧君是第一次來大陸,作為“首來族”,廣西的種種都讓她感到新奇。壯族的文化瑰寶壯錦、苗族的“高山流水”、京族是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她認為,特色的民俗文化是認識當地、了解當地的最佳途徑之一,也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載體。

兩岸媒體人與京族傳承人音樂交流帶水印

廣西東興京族博物館館長蘇海珍教臺灣自媒體人蔡郁萱如何彈奏獨弦琴。邱夢穎 攝

酷愛吃螺獅粉的臺灣自媒體人蔡郁萱,終于來到廣西,吃上了一碗地地道道的粉。熱鬧的夜市、豐富的海鮮、各種口味的粉,都讓她感到“好喜歡”。除了美食之外,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與東興京族博物館館長一同合奏表演,中提琴與獨弦琴“碰撞”出的音樂火花,難忘又特別?;氐脚_灣后,蔡郁萱迫不及待地向身邊親朋好友分享這趟旅程,她表示下次一定會帶著更多臺灣朋友來廣西,“期待發(fā)現壯美廣西的更多美好”。

“只有自己看過、走過,才能了解一個地方”,臺灣自媒體人陳詠欽提到當初自己選擇來大陸定居的時候,身邊一些朋友不理解,所以便萌生了當自媒體人的想法,“希望通過我拍攝的視頻,讓島內朋友看見大陸真實的樣子?!彪m然大連也是海濱城市,但這次向海之旅讓他看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美,“以前對廣西的認識真的只有冰山一角,原來廣西不僅有山水,還有美麗的海岸線;有讓人倍感親切的騎樓式建筑;有很多不曾了解過的非遺文化,有機會一定要再來廣西,深度了解這個地方?!?/p>

向海圖強 揚帆起航

圖片10

兩岸媒體人參觀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邱夢穎 攝

2017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這條國際貿易物流大通道的誕生,將我國西部內陸經欽州港聯通全球。“世紀工程”平陸運河已漸露雛形,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的水運新通道;高效便捷的全自動化先進設備將海運跟鐵路無縫銜接,使欽州港成為陸海雙向開放的重要支點。

當FM TaiWan執(zhí)行長陳建安看到廣西如此先進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扎實的基礎建設時,“深刻感受到大陸城市發(fā)展的智慧,真的非常震撼”。他認為,廣西正在發(fā)揮自己對接東盟的區(qū)域優(yōu)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繪制屬于自己的發(fā)展藍圖。

臺灣東森新媒體ETtoday執(zhí)行副總編輯譚志東認為,北部灣的整體建設規(guī)劃,不僅是千百年來海上絲綢之路的延續(xù),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前瞻性的充分體現,“特別是廣西作為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最前沿,與東南亞各國的貿易往來越來越緊密,發(fā)展前景良好?!?/p>

合浦漢代博物館

兩岸媒體人參觀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了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邱夢穎 攝

身為一名旅游發(fā)燒友,臺灣野旅行旅游網主編吳東峻曾專門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從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城市去往越南會安、馬六甲、新加坡等地,卻是第一次來廣西?!皡⒂^了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才知道,原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至今超過兩千年,欽州港也是當時的始發(fā)港之一,讓我很震驚!”如今看到智能化技術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的高效應用,開啟了海上絲路的新篇章,“這個構想非常棒。”

吳東峻感慨,這趟行程讓他意猶未盡,“下次再來廣西就有目標了,我要去潿州島抓沙蟲、十萬大山采藥、德天瀑布航拍,再自駕走一段219國道”,他也希望自己在探尋完海上絲路之后,可以重走陸上絲綢之路,從西安出發(fā),去到甘肅、寧夏,去看看那邊的發(fā)展進步。吳東峻笑說:“中國大陸地大物博,真的看不完,所以我要常來看看?!?/p>

桂臺合作 前景廣闊

防城港盛隆

兩岸媒體人前往防城港市參觀盛隆鋼鐵現代化1號生產線。邱夢穎 攝

臺灣導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蔡淑娟認為,廣西經貿發(fā)展?jié)摿薮?,“桂臺交流還有更多空間”。她舉例廣西不少農田土地有待開發(fā),而臺灣可用土地少,但能夠共享發(fā)展理念、提供技術支持,若這方面有機結合,可以讓兩地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實現雙贏,“目前在廣西的臺商還不算太多。剛好這里的氣候、飲食都跟臺灣南部比較相似,生活節(jié)奏也不像大陸其他一線城市那么快,而且又有中國面向東盟最前沿的地理位置優(yōu)勢,所以臺青和臺商如果想來大陸投資創(chuàng)業(yè),不妨把目光移到廣西看看?!?/p>

臺灣《旅讀》月刊副總編輯甘炤文提到,自己對廣西的認識,不再像過去那樣局限于山水美景,而是從城市基礎建設的角度,將整個經濟發(fā)展串聯起來。他認為,交通網的搭建可以帶動當地各項產業(yè),“比如游客可以為了吃一碗螺螄粉,搭乘高鐵動車過來”,慢慢地就可以把全國各地的觀光人流吸引進來。

而廣西又有防城港這座極具特色的口岸城市,與越南北部的芒街口岸僅一河之隔,東南亞風情濃厚,“這是其他省份或城市沒辦法替代的地方”。甘炤文認為,邊境交界的地方充滿生命力,“文創(chuàng)產業(yè)和伴手禮產業(yè)的發(fā)展前景十分廣闊。”

東興市大清國1號界碑

兩岸媒體人參觀防城港市東興市大清國一號界碑。邱夢穎 攝

“雖然是第一次來廣西,感覺卻并不陌生”,臺灣航拍師休伯特提到北海老街的騎樓建筑、宮廟的進香文化、甚至是食物烹調的方式“其實跟臺灣沒有太大的差異”。他表示,兩岸民眾只是身處在兩個不同的地域,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但真的會有很大差異嗎?”休伯特并不這樣認為,“或許生活習慣上有一些差別,可是我們有共同的血脈和文化傳承,語言能夠相通,思維方式相近”,他也建議臺灣朋友多來大陸走走,“兩岸之間要多溝通、多了解,才能消除彼此之間的誤解。”

八桂文化的多姿多彩、海上絲綢之路的悠長歷史、北部灣貿易往來的熱火朝天、新通道建設的如火如荼……這一趟廣西之行,可謂收獲滿滿。兩岸媒體人紛紛表示,期待廣西的向海之路可以越走越寬闊,更期待兩岸通過溝通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和情誼。

“廣西,我們下次再見!”(完)


責任編輯:邱夢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