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任冬梅:2022年臺灣網絡使用狀況:每日使用網絡時間超8小時

任冬梅

任冬梅,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博士。主要從事臺灣問題研究,在《臺灣研究》、《中國評論》(香港)等刊物發(fā)表多篇論文,部分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兩岸開講》欄目固定嘉賓,在各大專業(yè)涉臺網站發(fā)表評論近百篇。

    作者  任冬梅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We are social與KEPIOS合作發(fā)布的《Digital 2022: TAIWAN》報告顯示,臺灣上網人數又有大幅提升,且上網時長也再次增加,說明網絡對臺灣民眾的生活越來越重要。

  截至2022年1月,臺灣網絡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172萬人,相當于全臺九成人口;此一數字,相較于 2021年的2145萬,增加了將近30萬人(+1.3%)。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增長幅度相較于2020、2021的4.5%稍低,推測可能原因在于2019年底疫情爆發(fā),大幅提升其后兩年的網絡使用率,并在近期來到臨界值,因此增長放緩。

  在所有的網絡用戶中,高達95.8%的民眾都有通過手機上網的習慣,此一趨勢下,臺灣的移動網速也有顯著的提升,較前一年增長32%,達到54.00Mbps。此外,不只智能手機成為人手一臺的數字裝置,臺灣人的數字配件也漸趨多元化,數據指出,22%民眾擁有一臺以上的游戲主機、42%民眾擁有平板電腦,智能手環(huán)/手表的普及率也達到了32%,相當于每三個臺灣人,就有一位配戴此類裝置。

  由于網絡服務普及,臺灣人每日使用網絡的時間高達8小時7分鐘,相較于全球平均的6小時58分,多出了一個多小時!而這個數字,比起2020年,增加了10分鐘,顯見網絡在臺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只增不減。裝置選擇上,手機與臺式機(含平板)的使用時數比為51.8%:48.2%,手機略勝一籌;事實上,2020年時,手機以43.7%落后于臺式機50.3%,如今不只追平,更小幅超車,可見手機連網已是趨勢,數字布局務必要將移動裝置體驗列入考慮。臺灣人使用網絡的前六名原因分別為:觀看影音內容(電視節(jié)目、電影、劇集等)、查找信息、打發(fā)空閑時間、和親友保持聯系、關注時事與新聞、聽音樂。排行可見,影音已成現今網絡用戶最著迷的在線內容。

  事實上,高達96.8%的影視觀眾,都曾通過網絡來獲得更多精彩的影音內容。臺灣人平均每天花在YouTube、Netflix、愛奇藝......等串流平臺的時間,已經突破1小時13分鐘,占每日觀賞影視時間的42.7%,成為主流的影音觀看方式之一。不只影劇,聲音內容也是網上熱門:高達43.6%網絡用戶皆透過Spotify、KKbox等串流平臺聆聽音樂,15.9%網絡用戶有收聽Podcast等網絡節(jié)目的習慣。

  觀賞影音之外,查找信息同為臺灣人使用網絡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瀏覽網站內容時選擇的瀏覽器, Chrome仍為多數使用者首選,以61.84%的流量占比穩(wěn)居第一;亞軍則由Safari以28.4%的流量占比奪得。值得一提的是,Chrome雖蟬聯多年冠軍,然與去年相比流量下降了1.9%;反之,Safari 則創(chuàng)造了3.2%的增長。此外,近兩年興起的Mrcrosoft Edge瀏覽器以3.12%流量占比位居第三,相較去年增長了44%,表現亮眼,未來潛力精彩可期。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部分,由Google搶下94%市占率,Yahoo僅剩4%,此外,BING、百度也有零星的使用者。

  去年,臺灣人用谷歌搜索最多的前20名搜索結果顯示:疫苗、股市、新聞、天氣等時事備受關注;電商平臺如蝦皮、MOMO也榜上有名;社交媒體部分,知名論壇PTT、YouTube、FB、IG 皆是熱搜。進一步觀察流量最高的網站,則包含: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YouTube、Facebook 等社交平臺;聯合報、自由時報、中時電子報、ETtoday、奇摩新聞 等新聞網站;部落格網站“痞客邦”、華人最大電玩社交媒體“巴哈姆特”也名列其中。

  在2172 萬的網絡用戶中,高達2135萬人均為社交平臺用戶,較去年增長8.4%,占全臺人口89.4%,位居全球第七名。就使用時間而言,臺灣人每日平均花費2小時4分鐘使用社交平臺,較全球平均少23分鐘。至于臺灣人使用社交平臺的原因,前五名分別為:與親友保持聯系、打發(fā)空閑時間、看看大家都在談論些什么、探索內容、閱讀新聞時事。最常使用的社交平臺則依次為:LINE(95.7%)、Facebook(90.8%)、Instagram(70.6%)、Messenger(68.5%)與TikTok(35.2%)。在社交平臺中,擁有最多追蹤者的內容類型,除了親朋好友發(fā)布的近況動態(tài)外,前五名分別是:電視頻道或節(jié)目(32.2%)、美食/餐廳(30.8%)、樂團/歌手(29.3%)、影視明星(29.3%)、網紅或專家(28.6%)。

  2022 年初,幾大社交媒體平臺的用戶數量排行榜分別為:YouTube在臺灣擁有2010 萬用戶;Facebook在臺灣13歲及以上人群中擁有1635萬用戶;Facebook Messenger在臺灣13歲及以上人群中擁有1065 萬用戶;Instagram在臺灣13歲及以上人群中擁有1055 萬用戶;TikTok在臺灣擁有416 萬18 歲及以上用戶;推特在臺灣13歲及以上人群擁有270萬用戶;領英(LinkedIn)在臺灣18 歲及以上人群中擁有260 萬“會員”。

  此外,疫情帶動在線購物,過去一年,46.8%臺灣網絡用戶皆有在線購物的經驗。34.7%的電商用戶都曾在線上購買生活雜貨;13.9%用戶曾購買二手的商品;38.6%消費者在購買前會使用比價工具、貨比三家,找到最劃算的交易;近年來開始發(fā)展的“先買后付”機制,也有7.9%的用戶使用。在購物誘因上,最吸引消費者的前五名因素分別為:免運費(67.5%)、折價(53.5%)、簡易的付款流程(40.8%)、貨到付款選項(38.5%)以及消費者評價(34.2%)。報告指出,消費者探索品牌信息的來源前六名為:搜索引擎查找(45.6%)、口碑/親友推薦(42.8%)、網絡廣告(35.5%)、APP 內部廣告(33.5%)、電視廣告(33.0%)、社交媒體廣告(32.2%)。

  隨著網絡使用行為愈來愈成熟,網友們對于網絡安全與隱私議題的意識也漸漸升高。數據指出,將近半數(48.8%)用戶擔心網絡上的假消息猖獗,無法分辨真實/虛假的信息;另有33.1%用戶在意第三方可能濫用手上的個人資料,兩者皆較去年升高3.3個百分比。此外,也有將近35%的用戶曾在過去一個月內,清除自身的Cookie紀錄,顯示網絡用戶對于自身數據渴望擁有掌握權。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華夏經緯網